听书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7讲(第1页)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六入:我们通常讲的就是六根对六尘产生六种意识,有些人把六根、六入说成一回事,有时候把这个六入作为六根中的性来解释,实际上就是讲见性、见分;但这种见性、见分呢,它又不是指周遍法界、无所不见的那个见分,跟第七识专业的那个见分仍然有区别。区别在哪里呢?它这种见分属于局限于根中的那种见分,所以六入也是六种见分、六种见精,它是带有个别性的见分,可以叫二级见分。我们前面那个见分叫一级见分,但一级见分它已经带了一个妄;二级见分呢,就带了两个妄。

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一级见分也好,二级见分也好,是不是都是我们真心里的东西?真心里没有这个东西的话你显不出来;但真心里有这个东西,不通过眼睛能不能显出来?那个听精不通过耳朵,通过眼睛它能不能显出来?也不能,但不是绝对显不出来。用中相背,性中相知。

比如,看到一个朋友,他虽然没有开口讲话,但是你知道不知道他讲话的声音是很脆,还是很哑,还是很大,还是很没有力?知道。眼睛是不是起到耳朵的作用呢?为什么能起到耳朵的作用?是因为过去听到的,在头脑里留下了印象,这是不是意根在起作用啊?叫性中相知。它并不是绝对不知道,所以眼睛能看不能听是讲次第性,它不能听;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之下,它能起到耳朵的作用。这六根在用中不能相互替代,但往往在特殊情况之下,在性中它能相知相通,为什么呢?因为它「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我们始终把握住,一切的万法能看到、能听到、能显现出来,都是我们的如来藏妙真如性,都是我们的一个念,它是随着各种缘分而显现出来而已。

阿难!即彼目睛,瞪劳者,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

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即彼目睛,瞪劳者:是接着前面,佛不是讲了眼睛无故地瞪着天空中看而出现了花吗?在这里「瞪」呢,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无明不觉有三细里面的第一个相,叫业相。「」呢,作为第二细里面的转相来看。「劳」呢,作为第三细——现相来看。所以「瞪劳」在这里,是比喻原始的根本无明的三种细相。愣了,一个念,他就跟着第二个念再加强这种力量——就像我们两手一合(就是「瞪」),然后再命令手指长长,是不是「」?长长这么一点是不是「劳」啊?这也是通过比喻来体会我们的真心怎样显现出万法。

要注意,我们现在在烦恼习气非常重的情况之下,能够在三分钟之内让我们排除一切的妄想而归于一个妄想,能够创造这个奇迹也就很不简单了。在世界之初,没有出现虚空世界、山河大地,没有外界对我们干扰的时候,可以想象,我们的心力是不是不可思议的大呀?那个时候我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兼目与劳:这里的「目」当然是讲眼入,是讲见精。「劳」,就是看到那个空中花呀,看到各种的世界、众生、山河大地,全部包括在内;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眼根、肉团在内。

同是菩提瞪劳相:「菩提」,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瞪劳相」,是变现出十方法界万法。万法都是我们一人一念之所变现,没有哪一法当下不是「瞪劳相」。眼睛在这里打妄想与那个灯,当下是不是我们一个念呐?

因于明暗二种妄尘,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下面分析这个六入,眼睛是不是叫眼入?或者叫目入、见精,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因为有明、暗这两种妄尘。六尘第一个尘叫色尘,色尘分为明和暗这两种尘。白天是明,晚上是暗。也有的把光说成是明,无光为暗。

「见居中」,这四个字比较费解,在后面佛有一段经文是专门解释这四个字的,我们在这里提前讲一下。如果不提前的话,你们不能理解这个「中」在哪里。我们六根怎么样形成的?比如说眼根,像葡萄一样,就是由于外面有明、暗这两种相对待的色作用于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能够反映在我们里面那个见精、见分上,见精、见分是不是就产生明、暗的感觉了?产生了感觉以后呢,那就开始作用与反作用,互相作用;那么遇到这个色、声、香、味等这几种胜义尘以后,就慢慢地形成了那种能见的神经纤维之类的东西;再进一步呢,就展成眼球这个肉团。因为它「想相」啊,这是为了开悟众生而作这个说法。实际上来讲,我们的眼睛肉团在我们心里都是现成的。所以这个「见居中」呢,就居于眼球之中。这个「见」就是通过明、暗两种色尘相互对待,形成了一种能见,也就随缘显现出这种见。

「吸此尘象」,这里的「吸」呢,我们一定要注意,在眼入,它既能从里面进入十法界来攀外缘,又能由十法界外面进入我们里面这个见性来加以分别。「吸此尘象」,就是现的这个明、暗这两种尘象。

「名为见性」,从此我们眼球里,在对待外面的色界的时候,它产生了能见的这种见分。所以能见的这个见性,大家意识到是什么东西了吧?就是我们开眼能看到光明、能看的这个东西。那我们现在知道,眼睛能不能见呐?不能见。是我们里面能见的那个东西通过眼睛能见,要把它与眼睛分开。眼睛虽然不能见,这个东西在不在眼睛里啊?在,就是见分。而且这个见分,一定要注意,它不是浮尘根,也不是胜义根。它没有任何的形相,但是它就是能见,所以把它说为我们的心法。如果在一心三藏里面,就要把它说成是色法,为什么呢?因为它有动了,它有分别能力,所以把它说为不空如来藏。

此见离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再一次总结这一段前面那个「同是菩提瞪劳相」,是斩钉截铁地肯定,下面「因于明暗二种妄尘,见居中」是笼统地作一个介绍。「离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所以这里是以六入来讲,它先对这个能见的见性在相上来把它破除,就说明它不是明和暗这两种尘所生之法。也就是说在十法界找不出能见的见分的娘家,表面上娘家好像是「明暗二尘」,实际上不是,这是个缘起之法。佛在当年讲「心生法生,法生心生」都是方便引导,那么到了《楞严经》就是破这个法。心不能生法,法不能生心。你讲能生的话,按照世间的逻辑推理,在十法界里找,到底谁生谁?

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下面是进一步地再详细来否定这个法。这个见精不是由明、暗这两种尘所生的,所以这很明显就是佛在否定他前几十年所讲的小乘因缘法。

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明来」,那明只能生明。按照世间法讲,人只能生人,能不能生木头啊?不能生。注意,这是佛按照世间法的理论以邪破邪。「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那么如果我们这个能见的见分是由明生出来的,用理论推导,它应该不应该见到暗呐?不应该。可事实上,我们能不能见到暗啊?由此可见,这个能见不是由明生出来的。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

若从根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如果是根生出来的话,那好了,它里面本来就没有明和暗这种自性。它能不能见到明和暗?不能。

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何关汝入:我们能见的这个见性呢,除了我们能见与所见相对,是不是还有个虚空?如果是虚空生的话,那么会造成什么错误的逻辑推理呢?「前瞩尘象」,就是眼睛往前看的是万法之相,「尘象」指万法之相。「归当见根」,那么这个见性在回来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看到我们自己的眼睛呢?这个「根」就是眼睛。那事实上我们能不能看到自己的眼睛啊?不能。退一万步讲,就算能看到眼睛又怎么样?那是虚空看到眼睛,与你自己能见的那个眼入有什么关系?

所以这段经文,就是讲我们的见性非自生——不是眼睛生的;非它生——不是外面的明、暗这两种尘生;也非空生,也非共生——虚空跟明暗它能不能共生一个色?共生个色,搞得四不像,到底是什么色?可是找不到生,它在不在?它就是存在。下面就是来正式地归纳总结。

是故当知,眼入虚妄:能见的见分是虚妄的。怎么虚呢?它没有一个真正的实体。按照世间法来讲,一定要眼见为实。怎么妄呢?它又存在这里。所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本非因缘」,从根本上来讲,它就是我们一念真心本来就存在的,并不是因缘所生之法。「非自然性」,也不是自性所生之法,是显妙用。我们不变的那个真心可以随缘显现出万法。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段经文同前面那个眼入来讲,我们对一下号。

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急塞其耳」的「塞」是不是跟前面「瞪劳相」的「瞪」相对应?那么「耳根劳故,头中作声」的「作」是不是前面「瞪劳相」的「」呀?「作声」是不是前面的「瞪劳相」?是不是前面见到「空中花」啊?

兼耳与劳:这个「耳」就是耳入,也可以把它叫做听觉、闻性、听精,实际也是见分,是见分的另一种表现;「劳」,从这个字面上来讲是声音;实际上,「耳与劳」比喻十法界的万法。同是菩提瞪劳相:都是我们的一念心。注意,不要机械地非要认为耳朵就是能听,有些特异功能的人耳朵还能闻香,耳朵还能看字。实际上,六入也是一种同分妄见和别业妄见的交相成就。

因于动静二种妄尘,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有振动了,我们听到了声音,停止了以后是不是声音呐?也是声音,那叫静音。你这个能听的东西没有丢失。

「闻居中」,外面动和静这两种对待之法,反映到我们里面的自性。也就是说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反反复复地作用,然后自然而然形成了能听的这种听闻性,在哪里呢?居耳根之中。「吸此尘象」就变成反作用。「二种妄尘,闻居中」叫作用,「吸此尘象」它就有攀比心了,作用与反作用。「名听闻性」,名为听分,是耳入。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此闻」,就是听闻性,就是耳入。

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如果这个听闻性是因为静所生出来的,那就只能听静,如果动来的话它就听不到。

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如果听性是因为振动的声音才能产生,那么声音过后,你应该听不到静音。

若从根生,必无动静:「从根生」,就是从耳朵生。那么耳朵无论是胜义尘还是浮尘,它没有动静之相。

如是闻体:这个「闻体」就是指肉团耳根。本无自性:从根本上来讲,这个肉团根它没有动静这种个别性;还可以从第二个角度来观照:外界没有动静这种声尘,那么根据佛法里单根不立,外界没有动静之尘,那闻体有没有听闻动静的这种个别性呐?也没有。

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如果我们能听的那个听精是由虚空而产生的,那么这个虚空还叫虚空吗?那虚空就叫耳朵了。因为这个能闻之闻属于灵体,「虚空」,在佛法里把它叫做钝空、顽空、顽碍之体,这是两回事。即使虚空能听的话,与你有什么关系?是它听到的,不是你听到的。张三能听到不等于你就能听到,不是你的听闻之性。

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耳入」没有个实体,它并不是因缘和合所能产生的东西,也不是自然所生之法。它可以随着因缘之法显现出来。这些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

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劳相。因于通塞二种妄尘,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

当知是闻,非通塞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通来,塞则闻灭,云何知塞?如因塞有,通则无闻,云何明香臭等触?若从根生,必无通塞;如是闻机,本无自性。若从空出,是闻自当回嗅汝鼻;空自有闻,何关汝入?是故当知,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段经文是讲的鼻入、嗅精,能嗅的这种嗅性。

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急畜其鼻」的这个「畜」是不是就是用手塞耳朵的「塞」呀?就是前面瞪劳相的「瞪」。「畜久」就是瞪劳相的「」,「冷触」就是后面的「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这个鼻入所对的是香尘。香尘包括什么?通塞、冷热、香甜等感觉。因触分别:眼对色是色触,耳对声是声触,鼻对香是香触,都没离开触。

通塞:感冒以后鼻子是不是就塞了?憋住气的时候是不是也塞了?虚实:「通」就是「虚」,「塞」就是「实」。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劳相:一步一步地叫我们看破放下。我、你、他,都是我们一个念在「瞪劳相」。所有的东西都是「菩提」,瞪到的是佛,你就是佛相;瞪到的是鬼,你就是鬼相。就看你怎样变。

热门小说推荐
幼龙萝莉怎么养,在线等,急!

幼龙萝莉怎么养,在线等,急!

作品简介缺乏情感的人类最强者性格各异的四条幼龙一个男人四个女儿的温馨日常青龙捧着黑漆漆的食物这是我研究的新菜色。红龙扛着一把新买的长剑谁来和老子打一架!金龙看着电视机里华丽的舞台嘿嘿嘿嘿蓝龙拖着手里的玩偶四处寻找哥哥在哪?于重安盯着四个幼龙萝莉只要没养死就行。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幼龙萝莉怎么养,在线等,急!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西游:我叫十万,是个天兵

西游:我叫十万,是个天兵

作品简介我叫十万,是个天兵。玉帝天天叫唤的十万天兵,其实只有我一个人。造舅舅反的杨戬花果山的妖王孙悟空劈山救母的沉香无数与天庭为敌的英雄豪杰都是靠我一个人摆平的,每次玉帝闯了祸,都要我来收拾烂摊子。这不,万妖盟杀过来了,我又要加班了ps由于许多小说电影的影响,几乎有一半人都在骂玉帝,作为一名优秀而忠诚的天庭打工人,我必须要说一句,你们另一半人是睡着了吗?!...

闪婚后我真香了宋蕴蕴

闪婚后我真香了宋蕴蕴

宋蕴蕴结婚了,新郎却从始至终不曾出现过。一怒之下,在新婚这一夜,她把自己交给了一个陌生的男人。后来她被这个男人缠上...

特殊红酒供应商[星际]

特殊红酒供应商[星际]

卖红酒的小老板陈咬之穿越到了异能千奇百怪的星际世界。总有一本喜欢之乎者也的成语词典逼迫他装逼。陈咬之表示拒绝我只想当一个卖红酒的普通人。然而,新店开张。陈咬之先生您好,请问您要赤霞珠,梅洛还是西拉...

活在电脑里

活在电脑里

有人活在历史书里,有人活在人心里。有人幻想活在天堂,有人恐惧会活在地狱。李淳风却活在电脑里从此,这一世必成绝唱!...

幸孕甜妻带球跑

幸孕甜妻带球跑

叶声声爱叶彻,也如愿以偿成为了他的妻子。当她怀孕满心欢喜地想要告诉他时,却看到他带着别的女人回来霸占了她的一切。几次三番被伤得体无完肤后,她决意递上离婚协议书离开。他没想到离婚后她就像人间蒸了一样,再无音讯。而他,疯了一样满世界去寻她。...